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综合 > 力促房地产与金融正常循环 正文
时间:2025-07-06 19:54:41 来源:网络整理 编辑:综合
来源:经济日报促进房地产与金融正常循环,关键要把握好“度”。要从供给、需求两端发力,“慢撒气”缓解流动性紧张。要抓住关键、治病祛根,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,增强政策精准性、稳定性,在动态调整中寻求市场均衡
来源:经济日报
促进房地产与金融正常循环,力促关键要把握好“度”。房地要从供给、产金常循需求两端发力,融正“慢撒气”缓解流动性紧张。力促要抓住关键、房地治病祛根,产金常循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,融正增强政策精准性、力促稳定性,房地在动态调整中寻求市场均衡。产金常循
房地产与金融的融正正常循环,事关国民经济健康运行。力促近期多家金融管理部门表示,房地力促金融与房地产正常循环。产金常循要务必做好“保交楼、保民生、保稳定”工作,满足房地产市场的合理融资需求;坚持“房住不炒”定位,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;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。
房地产业、金融业都是系统重要性行业。前者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,后者是实体经济的血液。房地产链条长、涉及面广,在GDP中占比约7%,若加上建筑业占比则高达14%。金融关乎国家核心竞争力,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当前,房地产与金融的关联度较高。房地产贷款,以及以房地产作为抵押物的贷款,二者占银行业全部贷款余额的39%。可见,若房地产与金融循环淤堵,容易引发外溢性风险,甚至可能产生系统性风险。
促进房地产与金融正常循环,关键要把握好“度”。以房地产贷款为例,首先,我们不能将其妖魔化,必须承认合理、适度的房地产贷款增速有助于推动国民经济增长,也有助于满足购房者的刚性、改善性住房需求。其次,凡事过犹不及。此前,房地产市场曾出现“过度金融化”问题。一方面,房企大多身患“三高”疾病,高负债、高杠杆、高周转;不少房企争相布局、涌入金融领域,比如投资、持股商业银行、保险机构、信托公司等。另一方面,个人住房贷款快速增长,居民部门的杠杆率高企;此外,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又加剧了风险,如消费贷、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。
如何把握好“度”?应在动态调整中实现。市场不可能永远固定在完美的均衡状态,“过”与“不及”是常态,但金融管理部门要通过精准调控,尽量缩小二者之间的误差。
化险是当务之急。2021年下半年以来,个别大型房企风险暴露,究其主因,在于房企出现了流动性紧张。一是受疫情影响,房地产销售较为低迷,回款不畅;二是房企原有的高杠杆融资模式受限,固有风险加速暴露,如自身经营不善、资产负债不健康等;三是金融机构过度避险,一度误伤了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,最终致使房企的流动性紧张加剧,陷入了恶性循环。
化险要从供给、需求两端发力,“慢撒气”缓解流动性紧张。在供给端,既要适度“输血”,满足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,又要稳妥“手术”,以市场化方式推动行业并购重组、风险出清。目前,信贷、债券、股权融资“三箭齐发”,“保交楼”专项借款资金已基本投放至项目,优质房企的融资环境已明显改善。2022年9月至11月,房地产开发贷款同比多增2000多亿元;2022年四季度,境内房地产企业债券发行同比增长22%。在需求端,要着力改善预期,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,这也有助于房企销售企稳、回款恢复。目前,个人住房贷款的放款速度已达到2019年以来最快,2022年12月新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,全国平均为4.26%,达到2008年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。
治本才是长远之策。促进房地产与金融正常循环,要抓住关键、治病祛根。一方面,房地产业要“健体”,要摆脱多年来的“三高”模式,深入研判市场供求关系、人口变化、城镇化格局,平稳过渡到新发展模式。另一方面,相关的土地、财税、金融等基础性制度应进一步完善,增强政策精准性、稳定性,在动态调整中寻求市场均衡,避免出现“一刀切”。
华为Mate X2折叠屏手机已从官方商城下架2025-07-06 19:50
业绩双增、股价大跌 家电三巨头如何“破局”?2025-07-06 19:16
畅想数字文明 再赴乌镇之约2025-07-06 19:13
采埃孚分拆被动安全事业部,汽车零部件企业正试图通过业务剥离确保行业地位2025-07-06 19:13
农民日报头版:卢拉为何落泪?粮食自主权不容旁落2025-07-06 18:48
广发期货:纯碱平衡表推演,供需宽松格局清晰显现2025-07-06 18:47
QuestMobile:占比35.2%,46岁以上群体成移动互联网用户群体增长主要来源2025-07-06 18:08
郑商所2022—2023年度“商储无忧”试点项目启动2025-07-06 18:07
外卖小哥猝死案审结,新业态劳动者权益谁来保障2025-07-06 17:54
每年进博会出台的参展参会支持政策已基本固化为19条2025-07-06 17:42
高盛:2023年美股料延续熊市,看好亚洲股市2025-07-06 19:50
本轮美元涨势要结束了吗?2025-07-06 19:02
中国重汽单月出口重卡破万辆 创国内行业单月出口新高2025-07-06 19:02
Mysteel解读:2022年棉花产量调研2025-07-06 18:52
10月份全球XR产业共13亿元投资,罗永浩独占4亿?2025-07-06 18:21
中国家电“三巨头”前三季合计实现净利润逾500亿元2025-07-06 17:41
2023年度“北京普惠健康保”11月1日开放参保!保障升级,医保个账可缴费2025-07-06 17:31
广东经济三季报:主要经济指标进一步改善,新动能持续成长2025-07-06 17:16
达美乐披萨订购800辆雪佛兰Bolt电动车2025-07-06 17:15
华尔街齐声造势央行转向?摩根大通:全球加息周期将在2023年初结束2025-07-06 17:10